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etalInjectionMolding,简称MIM)是由专门从事MIM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研发的美国加州Parmatech公司于1973年发明的,MIM是融合了塑料注射成形工艺、高分子学、粉末冶金工艺和金属材料学的一门新型金属零件近净成形技术。此技术在当时外界知之甚少。过去由于缺少合适的粉末及原料价格太高、知识平台不完善、技术不成熟(脱脂时间长、产品易变形等)、人们了解和市场接受时间不长、生产(包括模具制造)周期太长、投资不够等原因,其发展和应用较为缓慢。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解决MIM技术的难点,促进MIM技术实用化,美国制定了一个高级粉末工计划,研究内容涵括了与注射成形有关的18个课题。随后日本,溧阳**粉末冶金零部件加工周期短、德国等也积极开展MIM的开发研究。美国的引导加快了MIM技术的发展。经过随后几十年的发展,由于粉末产出率提高、合理的粘结剂设计、先进的脱脂方法的出现,MIM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MIM研究的不断深入,到90年代初已实现产业化,溧阳**粉末冶金零部件加工周期短,溧阳**粉末冶金零部件加工周期短。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MIM已成为国际粉末冶金领域发展迅速、很有前途的一种新型近净成形技术,被誉为"国际很热门的金属零部件成形技术"之一。:MIM是一种将金属粉末与其粘结剂的增塑混合料注射于模型中的成形方法。
MIM工艺技术的不足与:虽然采用MIM工艺技术可以制造出许多不同材料和形状的产品,但由于MIM成形和脱脂困难,一般MIM工艺技术适合于生产质量在500g以下的零件,而对于一些大尺寸零件(壁厚超过20mm)仍无法用该工艺制得。硬质合金、钛合金等大型零件更难以注射成形。通过对MIM工艺的优化来加大MIM工艺产品的尺寸仍然是当今MIM工艺的一个发展方向。金属注射成形技术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全世界约有500多家公司和研究机构从事金属注射成形技术方面的工作,产品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包括航空航天、兵器、、移动通讯产品、汽车零部件、办公机器产品、体闲产品、精密机械部件、医疗产品、钥匙、电动工具部件、光纤通讯产品、轴承部件、钟表零部件等。材料体系也非常,包括不锈钢、低合金钢、钨合金、钛合金、硬质合金、陶瓷等。但是直到2003年底,全球的MIM产品市场总值为10亿美元,低于各种预测数字,还远远没达到可与机加工、精密铸造、压制/烧结等工艺相匹敌的一项加工技术。其主要原因在于金属注射成形技术通过大量粘结剂的加入和脱除,虽然能解决复杂形状的问题,但大量粘结剂的加入和脱除使得现有MIM技术局限应用在制备小尺寸、低精度、力学性能不高的产品和材料体系。
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MetalInjectionMolding,简称MIM是近年来粉末冶金学科和工业中发展很迅猛的领域,是现代先进的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和传统粉末冶金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项新型粉末冶金近净型成形技术。一、MIM成型技术:MIM基本丁艺过程是:将微细的金属或陶瓷粉末与有机黏结剂均匀混合成为具有流变性的物质,采用先进的注射机注入具有零件形状的模腔形成坯件,新技术脱除黏结剂并经烧结,使其高度质密成为制品,需要时还可以进行后处理。该技术不仅具有常规粉末冶金技术生产效率高,产品一致性好,少切削或无切削,经济的优点,而且克服传统粉末冶金制品密度低,材质不均匀,力学性能低,不易成型薄壁复杂件的缺点,特别适合大批量、小型、复杂以及具有特殊要求的金属零部件的生产加工。该工艺技术在20世纪8O年代中期实现产业化以来,已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注射成型的产品已遍及计算机信息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医疗卫生器械、家用电器、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化工、纺织、****等领域。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百家公司从事该工艺技术的产品开发、研制与销售工作,粉末注射成型工艺技术也因此成为新型制造业中开发很为活跃的前沿技术领域。
文章来源地址: http://yjkc.smdnjgsb.chanpin818.com/ysjshj/niehejin/deta_4128032.html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